明末1625_第十七章花魁大赛开幕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七章花魁大赛开幕 (第2/3页)

,谁就能在这秦淮河畔大大长脸。所以…与其说他们是来捧花魁的,不如说是借着砸花魁的举动来给自己搏名声的。

    还没到午时,秦淮河两岸就已经挤满了人,或坐或站,或躺或卧,静静地等着花魁大赛开始。

    与秦淮河两岸人满为患相映成趣的是,文德桥这么绝好的观赏桥,上面居然没人,整个文德桥空空如也。

    郑晓路忍不住拉来一个探子问道:“这桥上为啥没人?快去打听一下。”

    那探子挤入人群,一会儿回来报道:“去年文德桥上还挤满了人观看,但陈圆圆出场的一瞬间,桥上的人一起向前挤着争相观看,结果桥栏杆承受不了重压,断掉了。当时就有上百名观众落水,整个秦淮河上一片混乱。”

    汗郑晓路抹了一把汗。

    那探子继续道:“从那之后,南京百姓们流传着一句谚语:文德桥的栏杆…靠不住。所以今年官府明文禁止观众登上文德桥。”

    陈圆圆啊陈圆圆,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妖怪?郑晓路曾见过她在花窗口露出一张脸,当时也不觉得有这么厉害啊。

    郑晓路见岸边的观众已经到得差不多了,就挥了挥手吩咐道:“去叫彭巴冲他们干活,该给观众们糖吃了。”

    那探子得了令,转身下去,不一会儿彭巴冲就和许多打扮成仆役的人,抱着大堆的精美礼盒走到秦淮两岸,专门盯着那种金花带得多的富商,给他们免费放董宛亲手做的酥糖。

    探子们自称是董宛的拥护者,为了给董宛挣点名声,因此自已出钱请大家吃董宛亲手做的酥糖,那些富商不疑有他,拿起酥糖一吃,果然赞不绝口。董宛亲手做的自然要秦淮两岸那些冒牌的好吃多了,这使得董宛在他们心目中的地步也上升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吃吧,多吃点吧。”郑晓路心道:“一会儿把金花分些给董宛,别全都留着砸给陈圆圆。”不知道为什么,郑晓路心里总有点不塌实的感觉,似乎总觉得自己准备得还是不够,现在这些芍,也未必能敌得过陈圆圆的美貌。

    毕竟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太广,影响太深,这秦淮两岸,对陈圆圆最有信心的人,绝对不是陈圆圆的粉丝们,而是郑晓路,因此他才不惜花费大价钱,从各方面下手,分散金花。

    这时午时到了,秦淮两岸的人们突然齐刷刷地安静了下来,原本聊天打屁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,原来午时就是秦淮河花魁大赛开始的时间。

    只见一个年轻的官员坐着一艘船上了水上舞台,他拿出一张稿纸,左看了两眼,右看了两眼,最终却将稿纸撕碎了一扔,笑道:“各位大人、各位才子、各位姐…那稿纸些是说了几百年的陈词滥调,咱就不再念一遍了”

    众人哄然而笑

    那官员又道:“不过比赛的规则还是要说的,不然有人闹起来就不好了”

    众人又笑

    官员道:“秦淮河花魁大赛,谁都可以上场,有自信的话,爷们儿也可以来”

    众人笑得直打跌。

    官员却不笑,很严肃地道:“诸位手中的金花,随时可以砸出来,就在文德桥两边的桥头,有咱们应天府的官员负责收取和记录金花数量。你随时可以砸金花给任何一位姑娘,不限砸金花的时间,不限数量,只要花魁大赛还没结束,你随时可以给自己喜欢的姑娘追加金花。”

    他继续道:“这些金花将收归应天府所有,归入义仓,用来在灾荒时救济贫民所以,你们砸出的金花越多,就能帮助越多的穷人…”

    咦,这不错啊,郑晓路心想,这和后世的明星赈灾义演差不多嘛,难怪这里的百姓对花魁大赛也没有抵触情绪,甚至很喜欢看花魁大赛。

    那官员笑道:“好了,规则说完了,咱一个大老爷们儿,赶紧退位让贤了,姑娘们,随便上台来表演吧。我宣布,崇祯六年冬至花魁大赛,现在开始”

    “哗”秦淮两岸的观众一起鼓掌,声震天空。

    “等不及啦,终于开始啦”一个百姓叫道。

    “的们,快把我的金花箱子背过来,爷要大开杀戒了”一个富商吼道。

    “台上的帅哥官员,你叫什么名字,求包,我会暖床”一个姑娘急道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,每个人想的都不同。这秦淮两岸顿时炸开了锅,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等着有才女上台表演。

    头汤不容易喝,头牌不容易当,但上得越早,吸金花也就越容易,因为谁都知道秦淮八艳不是好惹的角,若是在她们出场之后再上场,想吸到金花就千难万难了。

    于是数十几画舫争着向那水上舞台靠过去,最后终于有一艘画舫抢了先,一个五官精致水灵的姑娘率先抢上了台去,拿出一具瑶琴,咿咿呀呀地唱了一曲,她唱功还不错,模样儿也不错,两岸的观众齐声叫好。

    立即就有人开始给她投金花了,桥两边的官员收集了一阵金花,然后有人记好了数量,一个应天府的衙役跑到文德桥中间,用力大吼道:“霜儿姐,暂时获得金花二十三朵花魁大赛结束之前,诸位观众随时可以追”

    “哇,二十三朵,不错啊,初出道的姑娘就有这个数,明年她的生意肯定大好。”两岸有人叫道。原来初出道的女孩很少有能得到十朵以上的,这位霜儿姑娘显然不是普通人。

    “今年有好戏看了,一开场就是这么强的姑娘。”有人叹道。

    随后又有数位姑娘轮流上阵,那报数的衙役吼得声嘶力竭:“翠儿姑娘,暂时获得金花十二朵”、“屏儿姑娘,暂时获得金花八朵。”、“秀儿姑娘,十八朵。”、“雨姑娘,三十七朵”…

    “哇,三十七朵,出来了一个厉害的。”众人不无感叹。

    这时郑晓路听得大奇,忍不住又抓来探子问道:“怎么这些姑娘才得几十朵?按这样展下去,后面的人能得多少?”

    那探子道:“公子稍安匆燥,每年都是这样的,金花多的人都押着呢,不会在这些角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