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盐商考验 (第1/4页)
第二章 盐商考验 不消半壶茶的工夫,林松便手捧着画卷,打内堂走了出来,恭敬的将画卷安放在客厅那张花榈木一腿三牙罗锅枨方桌之上。 林松退开之后,汪老板微微摆出一个请的手势。这个时候,文定自也是不会推辞,也容不得他推辞。文定径直走到方桌之前,缓缓将画卷展开。此乃是一幅绢本墨笔画,昏黄的卷面,初入眼帘的便是高绝的山冈,林立的矾头,往下则是一条绵长的山脉,轮廓平缓,山脉树木之间还隐有几处烟雾做点缀。 由画的左下角起,隐有一条曲折的小径向右延展,到右下角时,又再回转向左,然后再曲折,若隐若现没入树丛之中,不禁使人暗自揣度,这条小径必然是延展到迷蒙的远山之中去了。整幅画卷弥漫着烟岚之气,高旷润远,秀润而又苍茫。 见到这种矾头林立,披麻皴写山的作画手法,文定已然可以认定是源于五代南唐的董源之后,他与徒弟巨然和尚合称为‘董巨’,乃是南方山水画派之祖。 果然,署名处有‘僧巨然’的字样,除此之外,幅上还有‘宣和殿宝’之印,以及几方私印,具是历代名士所独有的,看上去这幅画的可信度十分之高,具备了巨然和尚年轻时的几处特征。特别是那宣和殿宝的印记,乃是宋徽宗的印章,打宋宫里流传出来的东西,价值又要翻几翻。 只不过若是如此简单,那汪老板又何来考验自己一说呢?文定料想事情必不是那么容易。方才汪元海的一番轻视之言,虽然文定不曾反驳,但到底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一丝不快,也憋着一股子劲,若是自己就这么认输了,岂不是让他说中了不成?文定暗下较起劲来,非要瞧出端倪来。 从笔风,到印章、题跋、避讳、款识,每一项都认真仔细的查看,不肯放过一丝一毫,时间也就一点一点的流失。 除了文定之外,此时最为牵挂之人便要数沈立行了,他不远千里的将文定请了过来,一则是要为表兄排忧解难,一则便是要为自己挣回几分颜面。 前些日子,他在汉口镇出的那个岔子,让自己陷入了窘迫的境地,虽然有表兄为他化解了,然而表兄那不过是为了顾全家族的颜面罢了。接连寄来的几封家书里,就对自己是再三痛斥,只怕连族里的其他人也在看自己的笑话了,如果自己再不找到机会重塑威望,那么他在汪氏家族的地位也就是江河日下,摇摇欲坠了。 是以他一接到汪元海的信笺,就赶忙着去源生当请刘老,然而刘老退居闲园之后百事不问,结果当然也是可想而知。沈老板转而又不惜工本的请来文定,为的就是扬眉吐气,将功折罪。眼前文定的成败,自然也就牵动着他那颗不安的心。 一直过了足有半个时辰那么久,文定方才抬起头来。沈立行赶忙上前问道:‘柳掌柜,结果如何,你可是看准了没有?’ 那汪元海也子著文定的一举一动。 文定先不忙答话,而是捧起茶碗饮了几口,歇了口气,方才答道:‘经在下看来,汪老板的这幅“层岩丛树”只怕还是临摹之作。’ ‘哦。’汪元海奇道:‘这可是我花费了大价钱买来的佳作,你倒是说说看,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了?说的让我信服了则没事,若是让我听出你是胡诌乱编,我可要拿你们铺子的招牌是问哟!’ ‘您尽管放心。’若是没把握,文定怎敢乱说,为他们一一分析道:‘这幅层岩丛树,山径曲折萦回,穿过树林,深入重山之中。画树用点叶及针叶法,点、线笔墨间略现拙意,树干挺直,与寻常画卷近景常有数株姿美大树,或丛树中有杂木数种有别。’ ‘山峦略成锥体之状,有近、中景二层,乃是属于整幅画所欲表现之主题所在,远景仅见缥缈之山头。林麓间、峰峦上有俗称“卵石”或“矾头”之群石。山石以披麻皴绘成,除矾头外,多属长披麻,笔笔沉着而带润泽之意。用墨浓强部分少,而淡处多。山石造型无特意追求雄伟或奇险之体势,画中无烟云之形状,但笔墨浓淡与景物虚实间饶有烟云之气氛。通幅有平淡之意,而无奇绝精巧之趣,确实与巨然和尚的画风极其相似,可见临摹之人功底十分深厚,也必定是见过图样,方才能如此传神。’ ‘既然以上几点皆能吻合,又怎见得不是真迹,而是临摹之本呢?’文定的分析让旁人听着头头是道,他却又一口咬定是伪作,确实让人有些不解。 ‘方才某所说的是作画之人的长处,再来说说他的不足。’文定接着道:‘因为是伪作,乃是依照原样所绘制,是故笔墨之间稍现呆滞,不流畅,若是真迹断然不会有此纰漏的。小可还可以断定,此画出自苏州一带。’ 若是说假画倒还罢了,竟然连出于何处都能揣测出来,沈立行颇为不信的问道:‘怎就可以断定是出自苏州一带呢?’ 文定淡淡一笑,解释道:‘近些年来,苏州一带出了好些靠造假字画为生之人,多数是有底稿的,且以绢本画居多,当然其他形式的也有,不过只是少数。在制作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工序,有管线描的,有管上色的,有管题跋的等等,应有尽有。不过因为是模仿别人的,缺乏创造性,笔法也虚弱无力。这类的字画,我们铺子也曾收过几幅,还不算陌生,汪老板这幅层岩丛树,算得上其中佳作了。’ ‘那这宣和殿宝印又如何解说呢?总不能说宋徽宗以及他那一殿的学士们也看走了眼吧!’汪元海指着那方印记质问起来,这显然是极有说服力的证据。 然而文定却说道:‘若是没有这方宣和殿宝印,小可还不敢断定此画的真伪。’ 汪元海不以为然的道:‘这印记上的字瘦直挺拔,横划收笔带钩,竖划收笔带点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竖钩细长,不正是徽宗所创之瘦金体吗?又有何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