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章蓉城闲情 (第2/4页)
而是将目光投向燕小姐,见到小姐微微的点点头,才告退而出。待她离去后,三人才松了口气,将自己等人方才的所见所闻说给燕小姐听。 听完他们的叙说,燕小姐的脸上依然是毫无意动,没有他们三个商人初闻时的那股震惊,也没有紫鹃那样的愤慨,还是不愠不火的说道:“那你们说说下面该如何办。 ” 三人异口同声的答道:“马上走。” 杨括进一步的说道:“这事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,我们生意人犯不着来蹚这浑水。” 谭管事也接道:“是呀!是呀!罢才已经被衙门传唤了,再不走,可别是鱼没吃着,反惹一身腥味。” 文定和他们一样也是被这阵势吓着了,赞同的说道:“杨兄、谭兄所言甚是,有道是君子不居乱邦。如今这成都府里正是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的,既然卖家已经遭遇不幸,我们待下去也于事无补,还不如早做打算,及早离去。” 商人的禀性让他们三个是出奇的统一,坚持要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。 可这一路上都由着他们打点的燕小姐,心中却又有另一番打算,道:“不忙,急着赶了几个月的路,到地方了,怎样也得歇个两三天再走。” 谭管事忙道:“还请小姐先回重庆,再歇息停顿如何?那里好歹还有我们的分号,照应起来也方便些。” 文定与杨括二人也是极力的赞同。 可燕小姐却似乎是下定了决心,不容反驳的道:“我还有些小事要留下几日,如若你们要回重庆便先走吧!我们到那再会合。” 杨括与谭管事是燕家的下人,自然不能丢下小姐先行离开。虽然文定没有他们那般顾虑,但其他人不走,他也只好留下来。三人神情沮丧的退出燕小姐的房间。 已经到了晚饭的时辰,燕小姐依然是吩咐将饭菜送至其房中,而紫鹃也推说没有胃口。三人来到楼下向店家要了几道小菜,一壶小酒,可三人的情绪都不怎么高,谁都懒得去举杯动筷。 这次的旅途历经坎坷,好不容易到地头了,谁知竟会发生这种惨事。杨括不愧杨算盘,就是别人都在嘘唏的这时,还在和谭管事算计着:“这巴蜀最近有什么货是比较走俏的,我们合计着捎带点回去,多少有些进项,也好向东家交代呀!” 谭管事则说道:“杨管事您是知道的,这四川各地,茶叶、美酒绣蜀锦、隆昌夏布、成都漆器多不胜数。葯材嘛,川芎、川连、川贝母、川木香、川明参在各地的销路都挺好的。其他的红桔、广柑及江安夏橙,还有泸州桂圆、金川雪梨这些水果类的也很不错。 再就是粮食了。” 杨括算计道:“水果嘛,就怕船在水上耽搁太久,容易腐烂,消耗太多;粮食嘛,湖广原本就是盛产之地,运回去也不一定能赚钱。 还是适量的进些美酒,什么宜宾五粮液、绵竹剑南春、泸州老窖大曲都来些,再买些茶叶带回去。回到那边一转手,想来也是笔不小的进项,东家也会宽慰许多。” 提到茶叶,在旁一直不吭声的文定也感兴趣道:“是呀!四川的茶叶也是很有名的呀!蒙顶茶、峨嵋毛峰茶、青城雀舌茶、薄片、麦颗、乌嘴、玉叶长春,每种运出去都可以卖个好价钱。 ” 对于饮茶,文定也是十分偏爱,儿时家贫,口渴了也就是喝两口凉水解渴罢了,难得有机会在外公家里喝到的,也只是最为廉价的陈年茶叶。 这倒也不是因为外公他们小气,只是在那乡间,茶叶并不普及,在他们嘴里觉着茶叶水便都是苦的,搞不明白城里面那些人为何还要自找苦吃。外公家那些陈茶原本还是为招待客人所备下的,结果乡里乡亲的也没人对那感兴趣,反倒是皆进了文定的腹中。 初时文定是在夫子处见夫子有饮茶的嗜好,出于习惯性对长者的摹仿,使他也有了好奇,在外公家见到了便要效仿吃。初次饮时也只觉着口中一阵苦涩,就像是生病时母亲强灌入口的那些汤葯,刚入口便马上吐了出来,惹的外公、舅舅们还嬉笑一通。 可那些先贤的诗词里,又总是不以那苦涩为戒,多处还显露出对那滋味神往的诗意,让文定不自禁的又再去吃,反覆下来,将外公那些束之高阁的陈茶喝完后,倒也真的能从那苦涩之后,回味出一丝甘甜。 这也让文定有了嗜茶的喜爱,只是那些个名品、佳茗,只能从书卷上古人的品茗论茶中找到。进了当铺后,一开始地位不高,也是难有机会,后来随着地位的爬昇,渐渐的,接触好茶的机会自然也就多起来了。 听到文定说起巴蜀的茶叶是头头是道,谭管事恭维道:“柳大掌柜真是见识非凡呀!这四川最好的茶叶莫过于蒙顶石花,蒙顶山听说是史上最早有人种茶的地方。可惜自打唐玄宗后就被朝廷封为圣山,专门种植贡茶,只有达官显贵才能饮到蒙顶茶,我们决计是买不到。” 喝茶叶也要分地位身分,哪怕是给再多钱也无济于事,文定他们不免有些气馁。 本来谈的挺投机的,结果二人都不作声了。 谭管事只好扯些轻松的话题道:“柳大掌柜第一次来成都,还没见识过成都的茶馆吧?” 茶馆?有什么特别吗?文定不明所以的望向他。 杨括也说道:“是呀!四川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